2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四川省“十四五”川猪重大科技专项 ---“川猪精细化智能养殖与环境精准控制项目”启动会在铁骑力士集团召开。
该项目牵头主持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这也是我校今年牵头主持启动的第3个四川省“十四五”川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该项目主持人为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赵华教授,项目专项经费1600万元 ,项目参与单位包括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铁骑力士集团、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厅、省农机院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启动会承办单位铁骑力士集团总裁冯光德致欢迎词,在会上表示,“川猪精细化智能养殖与环境精准控制项目”对提高川猪“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水平,支撑生猪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十四五川猪重大科技专项,正好以我们产业需求为导向,拉通政产学研用,为“川猪振兴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力量。作为项目参与单位,铁骑力士愿与同行企业一道,在省科技厅、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为擦亮“川猪金字招牌”贡献铁骑力量。
四川省科技厅一级调研员杜建宏作重要发言,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此次专项项目,并对该项目给予了厚望,希望通过专项的实施,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卡脖子”问题,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增添四川元素,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四川力量,取得一批代表四川科技创新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他还提到,项目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紧紧围绕传统川猪产业重大级别的科技需求,进一步明确需攻克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以研发的重大战略创新产品,以及试点示范和成果转移转化的目标,解决制约川猪产能产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他希望各参与单位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实施好项目,为四川省的重大科技专项,为川猪的科技专项增光添彩。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曾维忠表示,作为主持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将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深化课题活动,加强各参与单位之间的交流,共同推动项目产出标志性的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农业大学财务处处长白梅为参与单位分享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项目负责人赵华从研究目标和内容、任务分工、考核指标、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等方面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项目下设4个课题的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营养研究所赵华、车炼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陶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马为红(代李奇峰主任)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的汇报得到了由我校陈代文教授、四川省农机院副院长郭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昭军组成的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四川省川猪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委员会主任陈代文教授表示,“川猪精细化智能养殖与环境精准控制项目”在整个川猪重大科技专项中来看,位置非常重要,非常特殊。希望每个参与单位都要有信心,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心的去完成这个项目的任务。他提到,这一次项目的研发整合了国内优秀的团队和专家,是跨学科、跨团队、跨单位的合作。他希望新时代的科技人员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要结合国家战略去解决行业问题,要高标准、严要求来对照行业问题。
对于该项目,陈代文认为要瞄准高产、高效、智能化三个指标,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高科技。那么如何来考核指标?要围绕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思考这一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要产出具有标志性的高效产品。
生猪是四川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畜产品,生猪存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占全国10%左右,长期稳居全国第一,享有“川猪安天下”美誉,但近年来川猪生产水平较发达省份和发达国家差距逐渐加大。究其原因,现代养殖装备落后、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不足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滞后,是导致川猪生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项目汇聚省内外畜牧兽医、电子信息、建筑环境与畜牧工程等领域优势科研资源,拟从猪舍建筑工艺再造与关键设备组装、环境精准控制、精细化饲养与精准饲喂 模式及智能养殖信息化平台等四个维度进行联合攻关;研发和构建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川猪“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整体提升川猪养殖现代化术水平,支撑引领我省生猪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项目将新型饲养饲喂技术和环境调控技术与川猪生产模式精准结合,着力通过川猪精细化智能养殖与环境精准控制项目的实施,获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在四川龙头养猪企业进行示范和应用,可大幅提高川猪养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川猪养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川猪向“安全、高效”转型升级并由养殖大省向强省转变,社会经济效益显。
会议由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车炼强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