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主研完成的“国家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立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拟提名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现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项目名称: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立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提名单位: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提名意见:
本项目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要求,针对中药种质资源保存空白、评价指标单一、产业发展局限等问题,从“种质资源的多元保存、多维评价、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三大环节着手,首次提出并建立了珍稀濒危、大宗道地、民族民间特色中药种质资源多元保存技术体系,制定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保存中药种质资源3万余份;构建了中药种质资源的评价的多维评价技术体系,集成一系列以药效为核心中药资源品质评价关键技术;支持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产业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种质资源的优良种质的选育为起点,开展了繁育、栽培、采收加工、炮制、成药的生产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多项,研究成果在四川及全国中药产业中得到了全面应用,促进了药农增收、企业产品提质、行业产业提升。项目成果数据详实、结论可靠,在中药种质资源多元保存体系、多维评价关键技术及中药全产业链的开发方面有重大创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整体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建议提名科技成果奖励。
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中药种质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特征明显,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特点。而中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中药疗效产生的基础,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源头、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资源。系统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中药种质资源,总结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发展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开发应用,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问题、关键所在。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创新与应用,对中药种质资源世代相传、新品种培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中医事业传承创新与中药产业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在国家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集成多学科技术方法,结合中医药的原创思维,针对中药种质资源保存、科学评价与产业化关键环节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中药种质资源保存的多元技术体系,建立了中药种质资源的多维评价方法,围绕珍稀濒危、大宗道地、民族民间特色中药种质资源,开展了中药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大品种栽培关键技术、产地加工与炮制关键技术、创新药物与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中药种质资源的多元保存、多维评价和全产业链开发的研究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中药种质资源的战略保存、科学评价和创新应用提供了范式。
本项目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2项,软件著作权2项。围绕中药种子种苗、中药材质量及规范化生产等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团体标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企业技术规程等共计193项。本项目主编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44篇。
主要完成人:彭成,裴瑾,赵炳祥,吴卫,马云桐,刘昭华,吴建国,唐莉,闫婕,高继海
完成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
公示期为:2023年7月3日至2023年7月7日,共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真实姓名向科技管理处反映或面谈,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及方式:肖熠、杨华:028-86293017,成都校区一教617室;向欣:0835-2882422,雅安校区综合行政楼527室。
科技管理处
202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