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关于“氮高效杂交稻‘三因'高产栽培技术创建与推广应用”项目申报2022-2024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公示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8-25   点击量:

我校参与完成的“氮高效杂交稻‘三因'高产栽培技术创建与推广应用”项目拟申报2022-2024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现将该项目的有关情况(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3天(2025825日至20258月27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项目有异议,请实名以书面形式向科技管理处反馈,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凡匿名异议或超出期限异议的,将不予受理。

联系人:肖熠,电话:028-86293017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

2025年825


附件:

氮高效杂交稻“三因”高产栽培技术创建与推广应用

项目简介

我国作物肥料利用率低,化肥年用量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30%以上。其中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仅30%左右,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5%左右,化肥减施战略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国策。水稻是西南区城乡人民最主要的口粮,但该区生态条件复杂、土壤肥力差异大、品种多乱杂、精准施肥难度大,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为此,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省)科技计划支持下,历经20年联合攻关,阐明了杂交稻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机理,创建了氮高效品种的鉴评方法,突破了精准施肥关键技术,为杂交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1.揭示了杂交稻氮高效与高产协同的生理机制,创建了杂交稻氮效率快速准确的田间鉴评新方法。揭示了氮高效杂交稻氮碳代谢规律、酶活性与光合速率等生理特性,发现了齐穗至成熟叶绿素含量(SPAD值)衰减指数与氮素利用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创建了以齐穗至成熟SPAD衰减指数为核心的氮高效品种快速精准鉴评新方法,氮高效杂交稻品种鉴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2.创新了因品种特征、生态条件与土壤肥力、群体质量(三因)的节肥高产关键技术。研发出了基于氮高效品种特征确定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其中分蘖力、每穗粒数适中的氮高效品种,宜采用“增密减肥、前氮后移”的高产栽培技术,其余氮高效品种则适宜于“稀植足肥、重底早追”的栽培技术。建立了生态条件与土壤肥力相结合的精准施肥量预测模型。探明了基于最高分蘖数、齐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等群体指标,确定施用抗倒剂和粒肥高效施用量等关键技术。三因栽培技术下杂交稻增产6.4%~11.3%,氮肥利用率提高8%-10%

3.明确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杂交稻节肥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指标,集成创建了系列高产氮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构建了以“三因”为核心技术的“川南冬水田区杂交稻氮高效与高产栽培”等西南区9大栽培技术模式,明确了各模式下氮高效杂交稻品种的适宜氮磷钾高效施用量和肥料管理方式,10项关键技术入选部(省)级主推技术。建立百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县183个,平均产量739.5 kg/亩、节约氮肥3.1kg/亩。丘陵区隆昌市千亩示范片连续5年杂交稻亩产超过750kg,实现了氮高效与高产协同提高。

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植物新品种权1个,制定地方技术标准6项,发表论文163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创建的杂交稻氮高效品种鉴评方法获得省内外多个育种单位广泛认可和应用,育成氮高效杂交稻品种22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投入生产,其中2个氮高效水稻新品种被遴选为主推品种。2013-2023年累计成果示范推广6873.66万亩(3年推广3642.2 万亩),新增稻谷51.10亿公斤,新增效益135.25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以谢华安、张洪程、陈温福3位院士领衔的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冬水田农机入田下陷防止方法

中国

ZL20191   0206372.2

2022225

4962236(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张林,徐富贤,熊洪,刘茂,郭晓艺,蒋鹏,周兴兵,朱永川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杂交中稻—再生稻配套专用肥及其施用方法

中国

ZL   202111072017.4

2022624

5254713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徐富贤,张林,蒋鹏,郭晓艺,朱永川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越冬水稻的全苗高产方法

中国

ZL202110955740.0

20230228

5828683号(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蒋鹏,郭晓艺,朱永川,刘茂,熊洪

有效专利

技术标准

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中国

DB51/T   1655—2021

202121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徐富贤,周虹,张林,蒋鹏,郭晓艺,熊洪,袁志刚,刘金丹,王小中,刘茂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技术标准

杂交中稻避(耐)高温减灾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

DB50/T   1188-2021

20211214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张巫军,唐永群,李经勇,姚雄,段秀建,刘强明,肖人鹏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技术标准

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中国

DB50/T   1187-2021

20211224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李经勇,张巫军,姚雄,唐永群,段秀建,刘强明,肖人鹏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技术标准

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中国

DB 50/T 994-2020


20200410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李经勇,姚雄,唐永群,张巫军,段秀建,肖人鹏,张现伟,刘强明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国审(认定)植物新品种

6103

中国

国审稻20180009

20180917

2018-2-000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张林,郭晓艺,蒋鹏,朱永川,刘茂,周兴兵,熊洪,徐富贤,陈琳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国审(认定)植物新品种

川绿优105

中国

国审稻20186034

20180917

2018-2-0159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张林,朱永川,郭晓艺,蒋鹏,,刘茂,周兴兵,熊洪,徐富贤,陈琳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国审(认定)植物新品种

61116

中国

国审稻20176019

20170629

2017-1-0100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蒋茂春、孙泽武、晚莉、袁驰、张东、胡家文、陈勇

其他有效知识产权

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5/部,非必填)

序号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年卷页码

xxxx

xx页)

发表时间(年月 日)

通讯作者(含共同)

第一作者(含共同)

国内作者

他引总次数

检索数据库

论文署名单位是否包含国外单位

1

杂交中稻植株性状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中国稻米》

201016(1)30-35

20100120


张林,熊洪,朱永川,郭晓艺,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9

中国知网

2

杂交中稻品种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40(3):331-337

20220331

郭晓艺

徐富贤

徐富贤,蒋鹏,孙永健,张巫军,曹厚明,张林,冯泊润,杨从党,李敏,曾正明,郭晓艺

5

中国知网

3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核农学报》

2022,36(9) :1849-1859

20220115

郭晓艺

徐富贤

徐富贤,袁驰,王学春,韩冬,廖爽,曾正明,曹厚明, 郭晓艺

9

中国知网

4

The ratoon rice system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a: Progress, trend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Field   Crops Research

272202110828(SCI)

20211020

蒋鹏

徐富贤

徐富贤,张林,周兴兵, 郭晓艺,朱永川, 刘茂,熊洪,蒋鹏

69

Web of Science

5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5):1215-1225

20090925

徐富贤

徐富贤

熊洪,谢戎,张林,朱永川,郭晓艺,杨大金,周兴兵,刘茂

200

中国知网

279



主要完成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郭晓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王仲林 四川农业大学

曹家文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张巫军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万年鑫 泸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

肖鹏飞 隆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梅岫峰 富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许春梅 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技术科研服务中心

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营山县农业经济作物服务站

宜宾市翠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荣飞 合江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

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泸州市纳溪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曹可疑 荣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董玉兰 江安县粮油经作站

内江市东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胡永龙 叙永县枧槽苗族乡便民服务中心

张明刚 宜宾市南溪区植保植检站

彭莉平 自贡市大安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资中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主要完成单位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2、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3、四川农业大学

4、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5、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6、泸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

7、隆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8、自贡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 联系电话: (028)86292113 E-MAIl:auldkgk@sicau.edu.cn